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编者按:曼岗村,是一个坐落在勐腊县母亲河——南腊河上游的美丽少数民族村寨,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排角人”村寨,这是一个中老跨境族群,全村现有48户、206人,村民自称为“搓梭”,排角是他称。据说是上世纪40年代从老挝搬迁而来,因头饰用黑布扎成的两个弯角状而得名,现对外也自称“排角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将他们确定归属为“哈尼族”。近年来,随着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政策的落实,让曼岗这一独居特色的哈尼“排角人”村寨旧貌换新颜,从昔日“迁徙村”变身今日“宜居村”。
跨境民族,居无定所已成历史。“以前是从老挝一路逃难过来的,现在那边还有两个村寨……”说起寨子的历史,年长些的老者还能完整讲述一路的颠沛流离。“广景腊、婉约、攀枝花田……”这些早已被人逐渐遗忘的地名,都曾是他们的居住地,居无定所、生活贫困、刀耕火种,直到1976年搬迁至现居住地才得以稳定下来,户数也从10余户逐渐发展到如今的48户。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曼岗村贫困的“外衣”逐渐脱去,村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样,从此“居无定所”成为历史。各级先后投入35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兴边富民重点县、美丽乡村建设、整乡推进等项目,持续改善村内基础设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了安居房建设、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项目,“松穷土、拔穷根”“讲文明、树新风”,哈尼“排角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内盖起了村史馆、建了活动场所、成立了舞蹈队,家家户户建起了安全稳固住房,橡胶、冬季作物、柚子种植等产业持续助农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447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8796元,实现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从此甩掉了贫困村帽子,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瓜果飘香,美丽乡村初现雏形。“水泥进来后,我们动员村民美化绿化村寨的公共环境和居家庭院,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党支部书记姚鑫说。近年来,曼岗村注重保留“排角人”风俗习惯,组织村民“走出去”观摩学习,党员干部带头提升人居环境,组织义务工“拆围墙建花池、拆猪圈建菜园、填新土植新绿”,齐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景观,村内一年四季均有水果可摘、瓜果飘香。在抓好巩固提升粮食、橡胶、砂仁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村党支部带头成立了“排角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发展种植了泰国红柚320余亩,有序带动农户套种无筋豆、缸豆以及反季节作物,通过发展复合型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还定期邀请挂包帮单位和镇级相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务工培训,组织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闲时“打临工”蔚然成风。注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等,成立了老龄协会、联防队伍等群众组织,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分组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寨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曾经的“迁徙村”正在向美丽宜居村寨转变。
同饮一河水,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扬。“身穿黑色对襟衣、下着条纹状筒裙,头戴以9尺黑布扎成的牛角状头饰”这是排角人妇女给人的美丽印象。近年来,哈尼排角人不断挖掘民族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成功申报了2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语言、风俗、服饰、节日等传统文化得到更加有效保护,2016年底州县文化部门创作的“排角姑娘”获得云南省“彩云奖”金奖,排角人舞蹈队也频频在节庆活动上亮相,自信的展现着民族风采、深厚民族文化。因为地处南腊河冲击形成坝子边上,曼岗村紧邻着傣族、瑶族、哈尼族等民族村寨,睦邻友好、互帮互助、共学共融已成为常态,互相通婚、结识“老根”交往密切,每年立寨门、过新米节也走亲串友其乐融融,书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生动篇章。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村里也出了大学生,有的已经走出村寨在城里成家立业,延续着哈尼排角人的未来。
如今,放眼望去,山风吹过的小村庄,处处散发着瓜果香味,田里排角人汉子辛勤劳作,果树下排角人女子纺纱织布,无不彰显着哈尼排角人的靓丽风采。(义 佳)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
2023年06月13日 15:14
2023年06月13日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