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初夏时节,走在勐腊县勐仑镇错落有致的村寨里,都是驻足观赏拍照的游客。民宿内,听歌、刷手机、晒太阳;在山上,散步、登高、玩自拍……游客们驾轻就熟。为何要选择来勐仑镇,不少游客的回答是:这里生态好,生态旅游也搞得好。
游客由衷点赞的背后,是勐仑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开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精心耕耘,蓄势而发,果实日益丰硕: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提振了经济,富裕了百姓。
美化生活环境,建设秀美勐仑
西双版纳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的美誉,拥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
在旅游业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勐仑葫芦岛,等于白来西双版纳。”
鸟瞰占地13500亩的葫芦岛,巧夺天工,只有一面像葫芦颈似的小山相连,其余三面环水。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缓缓的流过,与勐仑地区交汇处蜿蜒迂回,环绕成一个半岛,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葫芦岛上,当地人称它为“勐仑植物园”。
勐仑植物园被誉为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色宝石,是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荟萃地,是集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植物园。
勐仑镇不仅拥有享有盛誉的“勐仑植物园”,而且作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仑—磨憨通道经济带”的起点和“文化旅游功能区”的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如何让勐仑不仅有植物园,还有留得住客源的项目呢?如何凭借“勐仑植物园”如雷贯耳的名气和战略地位提速勐仑镇奔小康的步伐呢?
勐仑镇党委、政府,以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旅游提档升级。
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勐仑镇党委、政府完善各村委、村民小组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加强村级保洁队伍建设,形成了“城带乡、乡带村,乡监督、村自管”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格局,保障镇区及城郊生活垃圾周转和及时清运,完成辖区范围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80%。
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勐仑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全镇河(湖)长制日常管理工作,编制完成《勐仑镇镇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通过特色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全镇旧城区雨污进行分流,并新建镇区污水处理厂,同时接纳曼打鸠、曼边、曼炸、城子、曼哈伞、曼安等自然村的村庄污水。距离镇区较远的村寨,在管网修缮及清淤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污水收集管沟,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寨排污口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厕所革命”,纵深发展。“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厕所这个民生问题也被勐仑党委、政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勐仑镇42个自然村公厕覆盖率达78%。全镇现有户厕2660户,其中普通卫生厕所2245户,普及率达84.4%;非卫生厕所415户,普及率15.6%。2019年,完成行政村公厕4座,重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35座,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00%。
农村牲畜,集中养殖。如何通过环境治理,形成漂亮、整洁、干净、整齐的良好环境,十分重要。为此,勐仑党委、政府根据《勐腊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动员大卡老寨、曼仑小组推行集体建场,引进公司或企业集中养殖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生鲜胶乳,集中堆放。橡胶是勐仑的支柱产业,囤胶、集中到胶场“压胶”是胶农们一直延续的习惯,村寨里特殊的“香味”常常使人闻而怯步,当地人戏称这是人民币的味道。解决这个特殊味道又是一个摆在勐仑镇党委、政府面前的大难题。通过反复的宣传、动员,目前已经在曼赛村建成了第一个集中乳胶堆放点,下步将按照成熟一家建设一家的的理念逐步解决这些特殊的味道。
转变思路,景美人和。2020年,勐仑镇首先在城子村委会、曼边村委会、大卡村委会等村组进行围墙美化试点,针对村组地形和围墙结构采取“一村一案”、“一户一案”方式分组分户进行围墙环境优化美化。通过试点,目前全镇共有16个小组启动拆围墙建花园工作,4000余名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塑造了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榜。同频共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等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道路硬化,全力推进。勐仑党委、政府扎实推进路长制、“四好农村路”、“美丽公路”建设,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小组道路硬化率达97%,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0.95%。
树立典型,点亮心灵。勐仑镇党委、政府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评比;做好“文明村”创建工作,申报美丽乡村4个、县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州级文明村1个,平安村寨1个,以思想文化为载体,大力提升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人人爱卫生、爱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项项务实举措,为勐仑镇乡村生态游添了新动力。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富裕勐仑
勐仑镇党委、政府围绕“产业”这篇文章抓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富裕勐仑”。
橡胶产业,保底保险惠民生。勐仑镇橡胶种植面积为129108亩,其中已开割橡胶面积为:123500 亩。春风吹,人心暖。在橡胶价格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构建橡胶价格保底价收购服务链接机制,通过发展产业帮扶项目,持续实现贫困户增收。
水果产业,纵深发展谋长远。勐仑镇大力发展柚子产业脱贫体系,引导贫困户嵌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产业链中,形成“造血式”精准扶贫,目前,柚子产业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38人。勐仑镇与西双版纳三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菠萝加工产业。
养殖产业,“筑巢”引得“金凤”栖。勐腊山财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勐仑镇82户贫困户303人签订竹鼠养殖合作协议;勐腊县勐仑旭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勐仑镇65户223人签订大鹅养殖协议,助力脱贫攻坚。
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谋跨越。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借助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勐仑镇党委、政府把勐仑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科学考察、艺术创作、环境教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各族群众走上了吃“旅游饭”奔小康的道路。
生态产业,补偿管护促脱贫。近年来勐仑镇加大公益林管护力度,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及绿化造林工程,5年来,种植珍贵苗木450172株,兑补资金212.24万元,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5.6%。
岁月流金、初心不改。勐仑镇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添文化元素,建设魅力勐仑
对于勐仑镇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勐仑镇党委、政府打出组合拳。
——民族文化。位于勐腊县西北部的勐仑镇,境内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汉族。柔软似水的勐仑镇相互包容,彰显了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深厚内涵。
——合和文化。在勐仑镇,和合文化的基本精神已植根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勐仑镇党委、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宣传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相处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以点带面,各民族广泛参与的和谐局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曼仑村小组、双寨心,被评选为民族团结示范村。
——农耕文化。镇区、寨子、农田与热带雨林融为一体的勐仑镇,保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傣族文化特色,蕴含“绿色原生态”“热带雨林”等个性特征。
——红色文化。勐仑镇城子村是全县著名的革命区,这里发生了勐仑追歼残敌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以勐仑追歼残敌战遗址、城子村史馆为载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优秀党员故事、宗教、婻捧凰香发公主故事注入红色教育基地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后人。
——柚子文化。勐仑的柚子具有品相好、果肉甜、上市早的特点,是勐仑镇近年来的主打特色产业,基于自身特殊种植延伸出来的柚子节,是勐仑打造特色小镇的有力举措,甜美多汁的柚子和香发公主的美丽传说,赋予了勐仑小镇更多的文化内涵,品柚子王、赏公主,让这里充满了诱惑。
——餐饮文化。在勐仑镇,可以品尝到许多不同的民族民间美食。勐仑镇依据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审美打造出不同风味的地方特产和小吃,饮食风俗造就了柔软的风土人情。
——绘画文化。在勐仑镇,如果需要享受高雅艺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热带雨林工笔画家,勐仑傣学会艺术顾问何瑞华老师还有绘画作品免费让大家观赏。
——“观鸟”文化。自觉爱林护鸟,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9月,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工作人员应邀在勐仑中学举办了一场观鸟普及讲座,这也是第二届“勐仑中学观鸟俱乐部“的第一次活动。
……
新时代,新机遇,新理念,新发展。文旅融合理念,为勐仑镇特色小镇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勐仑镇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风浪、直面挑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必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迎来更光明的未来。(罗晓丽 刘备)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
2023年06月13日 15:14
2023年06月13日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