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上海市、松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重要论述,在帮扶勐腊县发展产业中,立足比较优势、做足产业文章、厚植发展后劲,助推勐腊县正在逐步形成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2017年7月26日,上海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到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王四新寨调研松江区扶贫项目,勐腊县委书记崔云青陪同调研。
2015年前勐腊县贫困情况
勐腊县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被誉为“镶嵌在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宝石”“最适宜居住的真正春城”。
千百年来,“美丽富饶”是勐腊县的衣裳,彼时的2015年前,“贫穷”却是总也抹不去的“硬伤”: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直面“贫穷”硬伤,5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济困与助推发展并举,为勐腊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9年8月2日,沪滇挂职干部徐琦峰(勐腊县委常委、副县长)、强辉(勐腊县扶贫办副主任),在勐腊县关累镇实地考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帮扶勐腊县发展产业的概况与成效
产业为墨人为笔,万水千山作画卷。产业是致富的希望,也是上海市、松江区和勐腊县扶贫协作的重中之重。
沪滇挂职干部徐琦峰(勐腊县委常委、副县长)、勐腊县扶贫办主任李文国、沪滇挂职干部强辉(勐腊县扶贫办副主任),在勐腊县易武镇倮德村委会实地考察咖啡产业。
勐腊县扶贫办主任李文国带领易武镇倮德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调研产业发展。他们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他们“身上有土,脚下有泥”把汗水洒在脱贫路上。
沪滇挂职干部、勐腊县扶贫办副主任强辉来到松茸基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共投入对口援助资金460万元,在勐腊县象明乡撬头山、曼帕2个村小组分别建设了生态牛集中代养点,建盖了标准养殖厂房和300平方米氨化池6个。在瑶区乡王四新寨、南贡山等12个村小组连片种植砂仁2040亩,累计帮助402户16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增收产业。其中,松江区街镇(企业):永丰街道、新浜镇,投入资金50万元。
2019年8月26日,沪滇扶贫协作象明乡安乐村委会撬头山小组——黄牛养殖项目。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落实项目资金140万元,帮扶磨憨镇磨龙和尚勇两个村委会发展林下种植、茶叶增质及砂仁、柚子等经济作物种植。勐腊县与上海来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余天成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联谊假期集团等8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把勐腊县丰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松江区街镇(企业):永丰街道、新浜镇,投入资金50万元。松江区街镇(企业):松江区合作交流办,投入资金20万元,打造勐捧镇2018年现代农业产业扶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种植良种水稻870亩,种植冬季蔬菜820亩,贫困户种植技术培训教育、种植实践、20亩高标准种植孵化区和销售平台搭建。
给农户发放砂仁种苗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加快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先进要素向勐腊县聚集,投入财政援滇帮扶资金4456.81万元,为勐腊县产业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上海市、松江区打造勐捧镇2019年水稻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万元,其中沪滇投入资金50万元,种植良种水稻557亩。2020年,再打造勐捧镇水稻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投入沪滇资金60万元,共种植水稻728.25亩。
2020年,对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进行火龙果产业扶持项目,“该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由勐腊镇人民政府委托勐腊县勐仑景回赛豪种植专业合作社曼那分社实施,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火龙果购销协议,统一回收。建立培训基地,对建档立卡户进行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方面的技术培训。设立扶贫车间,在新建产房上设立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对象参与到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就业。项目涉及1个村委会13个村小组,812户40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7户332人。
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火龙果产业扶持项目技术培训现场
火龙果长势喜人,农户笑开眼。他们更加坚信,幸福是靠勤劳创造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0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穿针引线”下,勐腊县6家企业参加了上海松江区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州特色农产品展,现场销售额12.495万元,现场洽谈商户23家,达成采购、代销以及长期订单生产等各类合作意向性签约11家,意向交易金额1403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050人。
企业参加上海松江区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州特色农产品展销现场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市、松江区对口支援勐腊县,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的一个生动缩影。
沪滇扶贫建设项目——瑶区乡沙仁村委会王四新寨展新颜
典型案例
案例一:橡胶产业 建立联结机制
勐腊县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天然橡胶的主产地,拥有224.77万亩橡胶,是全国橡胶种植第一大县。天然橡胶是支撑勐腊县经济发展,促进农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农户在收割橡胶
但是,2012年后,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天然橡胶价格长期跌破成本线,农户增产不增收、割胶不赚钱的现象时有发生,胶农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在没有更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发生了弃割、改种现象,对橡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造成了极大压力。
橡胶产业如何完美逆袭呢?
2016年以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稳步扩大‘保险+ 期货’试点”。2018年7-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中都再次明确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的要求。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沪滇合作帮扶战略的积极推进,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秉持“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帮扶责任、融入云勐腊战略、服务跨越发展”的理念,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让创新之路充满新动力,让发展未来充满新希望,极投入勐腊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同心”战贫,合力筑梦,精工之笔描绘扶贫协作“山海画卷”。
创新驱动,唱响期货主旋律。2018年起,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上海市驻昆办、上海松江区合作交流办以及西双版纳州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立项支持下,中国太平洋财产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云分”)携手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宝山支公司、松江支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保”)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以下简称勐腊县)与当地政府开展紧密合作。
攻艰克难,齐心协力创奇迹。在勐腊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结合当地橡胶产业和扶贫需求开发保险产品,并利用自身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做好承保、理赔服务工作,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公司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再保险。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复制期权进行风险对冲。当地政府提供政策及一部分资金支持,并为项目试点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多方合力为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提供保障。
下足“绣花”功夫,夯实基础,惠泽胶农。
2018年,勐腊县天然橡胶(干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覆盖2个乡(镇),分别是关累镇和象明乡。资金提供方是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提供了100万元的保险费,合计200万元,共投保34231.6亩,理赔金额共1637259.09元,受益农户1116户,建档立卡户635户。其中,关累镇投保面积8246.4亩,理赔金额394416.08元,涉及建档立卡户417户;象明乡投保面积25985.2亩,理赔金额1242843.01元,涉及建档立卡户218户。
勐腊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赔款兑现会现场
2019年,勐腊县“保险+期货”项目保费总规模630万元,其中上海援滇资金出资260万元,期货公司出资370万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公益基金会100万元已到位),总共投保149970.08亩,涉及农户49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4户。该项目2019年9月签订正式协议,10月拨付资金,11月由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入场运行操作,目前已交割完毕。根据保险公司测算,每亩赔付达到25-28元(根据合同不同)。
上海市在勐腊县紧锣密鼓地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的同时,抓好龙头企业带动这个导向。
水大方能鱼肥,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的脱颖而出,正是上海市帮扶勐腊县橡胶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鲜乳胶的收购价涨了!”正值橡胶开割季,勐腊县勐满镇的胶农们笑的合不拢嘴。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持续走低,他们却能以每吨高出市场价500元的价格,把鲜乳胶卖给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好事成双,除此之外,勐满、勐捧两镇的贫困户还能再获得每吨100元的价格补贴。割得多,赚得也多,真金白银到手,胶农们复工复产劲头很足。
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0年12月。
2017年12月,云南云锰集团董事长、上海云南商会创始会长、“上海知青”李永生,注册成立了中胶永生东南亚乳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
2018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援滇干部的推动下,《勐腊县橡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规划方案》中将《上海橡胶产业扶贫规划》单列出来。上海方面投资2000万元,由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建设新型浓缩乳胶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全产业链天然乳胶深加工项目,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将为勐腊带来100亿元的产值和1800个就业岗位,年税收达5.5亿元。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援建的乳胶加工企业吸纳当地建档立卡户就业。
“在云锰公司上班,每个月在完成规定计件的情况下,收入稳定且有4000——5000元的收入,收获很大。” 河图2组周忠会笑眯眯地说个不停。
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就业的周忠会
勐腊县,越来越多像周忠会这样的村民,得益于橡胶产业扶贫政策,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案例二:茶叶产业 锁定绿色发展
上海市、松江区在帮扶勐腊县橡胶产业的同时,也对茶叶产业进行帮扶。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在对勐腊县的对口帮扶中,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
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
——易武镇的茶,优势在生态有机,出路也在生态有机。为此,上海市在易武倮德村委会投入115万元,以倮德村委会现有茶园为基础实施生态种植和管理,提升现有茶叶产量,建设生态友好型茶园。高位推进,扎实稳健打造生态有机茶:开展茶叶初制培训、管理培训、采摘培训3期;为参与建设茶园有需求的270户建档立卡农户,户均发放割草机1台,统一搭建炒茶锅灶。
当地老百姓在生态茶园采摘茶叶
下好产业培育“先手棋”。
——秉承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地理念,上海市打出了做强做大产业的“组合拳”:上海市在易武镇曼腊村委会投入150万元,用于曼腊茶产业扶持示范。茶地初步规模500余亩;采用先进设备,在产区内安置大屏幕,可以监控茶园里的每个角落,对茶叶溯源,保障茶叶生态有机;新建1200平方米标准化初制加工场。
——在上海市和上级政府单位的帮助支持下,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99.9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7.95万元,征地费12万元),实施新山村委会茶叶初制所建设项目。新山村委会茶叶初制所的建设,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以上,逐步走向富裕。
按下龙头拉动“快进键”。
——引进龙头企业——西双版纳一片叶茶叶有限公司,注册“一片叶”商标,实行品牌化管理,将给易武镇曼腊村委会茶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引进勐海县鸿韵茶业专业合作社,使得瑶区乡新山村委会新茶产区,晒青、炒茶、揉茶、晒茶硬件设备一应俱全,职工宿舍整齐划一,增添了新山村委会现代农业气息。
新建的瑶区乡新山村委会茶叶初制所
帮扶勐腊县发展产业的经验启示
从上海市、松江区和勐腊县扶贫协作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启示是——
构建长效机制,激发产业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工业化的标准、程序和原生态的农业结合起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力,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提升,做到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实践的点点滴滴,也是担当时代责任的扶贫协作代缩影。根据各村贫困人口情况,分片区建立产业扶持基本,以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合作社、企业、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持。共建设3个项目,其中:勐腊县勐捧镇2018-2019年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11.536万元,其中沪滇投入资金120万元。
突出产业帮扶,奠定发展后劲。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地拔穷根、增后劲,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在产业帮扶和协作中,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在产业帮扶和协作中,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比如,上海市、松江区在勐腊县建设大米深加工厂一座,日加工处理60-80吨精米。包括建设厂房1095.13㎡,厂房内场地硬化1045㎡。烘干机2台,稻谷清理筛1台,稻谷去石机1台,砻谷机1台,谷糙分离机1台,抛光机2台,色选机1台,白米分级筛2台,提升机18台,空压机1台,碾米机3台,粉碎机1台,储存仓4座、除尘系统一套等设备。项目总投资28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280万元。
打响用好品牌,筑牢市场根基。贫困地区的产品大多具有无污染、绿色、天然的优势,还具有独特的风味,但因长期深居大山,不能与广大消费者相遇。消费扶贫作为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力促贫困地区的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需要打好“品牌”这张牌,挖掘产品特色,讲好产品故事,做好产品宣传。比如,在勐腊镇补蚌村委会,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补蚌村委会辖区472户农户蜂产业发展全覆盖,每户发放蜜蜂种群1群(含活框蜂箱一套)、格子蜂箱1套。通过1年的发展,筛选出产业发展积极、技术掌握娴熟的农户持续扶持;以“公司+村委会+农户”紧密型合作模式发展补蚌村委会蜂产业。由云南滇云蜜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资金使用及收益管理,补蚌村委会组织村民进行养蜂管理,通过运营实现采蜜蜂群储备及村内养蜂管理技术覆盖;云南滇云蜜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补蚌村委会签订蜂产业合作协议,保障村委会及辖区农户蜂蜜采收及销售兜底并根据村委会投入情况给予分成。
2018 年,沪滇扶贫协作、中船重工与勐腊县委、县政府一同通过滇云蜜语公司,在全县开展蜂蜜产业精准扶贫。
帮扶勐腊县发展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缺乏技能和就业渠道,很多贫困人口无法找到工作。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以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熟练掌握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定期举办招聘会和线上招聘活动等形式,让贫困人口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和途径。
沪滇劳务协作再结“转移就业果”——勐腊县第二批贫困劳动力抵达上海市松江区。
思想观念落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群众通过外出务工见世面、长才干,一些返乡创业人员还将东部地区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发展方式带到了家乡。
部分建档立卡户开始还有“等靠要”的思想。有“等靠要”的思想的建档立卡户,看着他人通过务工脱贫致富,也开始转变观念,努力学习各种专业技能,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接续奋斗,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巩固提升协作成果
上海市、松江区将与勐腊县一道,不忘协作初心,增进兄弟情谊,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再发力、再接续,携手合作、互促互进,实现上海市、松江区将与勐腊县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
着眼持续发展谋篇布局。在实现精准脱贫的基础上,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地区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把对口扶贫协作纳入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大局来抓。
着力固强补弱精准帮扶。紧扣勐腊县这个帮扶重点,以脱贫后的稳定巩固为重心,努力在资金、人才、产业、劳务协作等方面想办法、闯路子、出成效,通过精准发力、精准合作和精准帮扶,为勐腊振兴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着重互学互助共同发展。坚持和落实上海市、松江区将与勐腊县主要领导交流互访制度,及时研究推进对口协作事宜。继续发挥上海市、松江区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点对点对接、面对面帮扶,实现互利共赢。(勐腊县扶贫办)
2023年06月14日 11:49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
2023年06月13日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