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编者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勐腊县易武镇党委、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重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聚焦“一线精准扶贫”主攻方向,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凝心聚力做到力量向一线倾斜、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成效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全镇上下一盘棋,啃下了贫困村精准脱贫“硬骨头”。2019年全镇常住人口4061户16893人,贫困户949户3766人,现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聚焦产业扶贫,解决困难群众增收难
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易武镇按照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秉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遵循“绿色、有机、生态”的发展思路,保护古茶园,建设古茶镇,弘扬茶文化。全镇上下勠力同心,着力打造“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实效显现。山林不仅像地球之肺,为人们吐纳最新鲜的空气,更像一个聚宝盆,蕴藏实实在在的财富。目前,全镇共有茶叶面积10.4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0.36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286.97吨,产值达6.86亿元。产业的“阳光雨露”,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去了希望。
刮风寨村小组是易武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村小组秉承“保护古茶园、开展茶旅游”的理念,打造出一条依靠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走进村寨,茶在林中,林在茶中,生态秀美。每年3月底,整个刮风寨村小组被点绿滴翠的自然原始风貌所覆盖,映入眼帘的是秀美的山脉、枝干盘虬的原始森林和生机勃勃、嫩芽满枝的古茶树,仿佛进入一个绿色童话世界。
该村小组家家有茶园,户户茶飘香。村民邓爱民介绍,刮风寨村小组是一个瑶族聚居村寨,2006年公路修通之前,该村小组基本与世隔绝,老茶树因此得以完整保留。刮风寨的古茶树树龄几乎都是上百年,共有600余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茶树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出产的古乔木茶香气足,气味独特,成为普洱茶中的珍品,引得不少客商慕名前来收购。
过去,“桃树开花、瑶族搬家”的说法是该村小组村民生活的写照。部分村民生活贫困,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经济发展落后。2007年,该村小组123户668人中,贫困人口就有634人,占总人口的95%,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过着游耕生活。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刮风寨村小组通水、通电,公路绕村庄,泉水村中流,那些与多种野生植物混生在一起的古茶树资源被挖掘出来,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树”。
村民王书兵是刮风寨村小组变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过去,他家年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上山采茶每天平均可收入1000多元,年平均收入达30余万元。2014年,他家花130多万元盖起了三层的崭新楼房,购买了皮卡车、越野车,建起传统手工茶叶加工作坊,生意越做越红火。
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这些“阳光雨露”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2018年至2019年易武镇在曼乃、蚕豆田、马叭、勐野坝等贫困村小组开展茶叶加工技能培训。授课老师针对这些村小组茶叶种植规模大,但散户种植、品种不优,村民缺乏管理技术,导致大部分茶树成为“荒茶”,既没产量,也没创出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品牌,影响村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的实际,为村民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并亲自示范操作,传授茶叶加工实用技术,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茶叶生产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村民提高茶叶加工技能。全镇还举办茶艺师培训班,来自易武镇各茶企、茶农以及贫困农户70余名茶艺爱好者参加培训。培训内容紧扣中国十大名茶简介,泡茶的手法、坐姿、冲泡普洱茶、红茶等冲泡技能,为参加培训的学员认真讲解和演示,让贫困户懂得专业的茶知识、学会熟练的泡茶技艺,感受茶文化魅力,激活贫困户“敬茶、爱茶、惜茶”之心。
聚焦住房保障,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
在落实住房保障方面,易武镇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着力把握推进工程的关键点和时间点,紧扣底数清、规划前、原则明、保障实“四大关键”,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操作程序到位、设施配套到位、长效管理到位,狠抓精准帮扶、精准作业、进度督查,推进精准扶贫。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督查调度,严格考核评比,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以饱满的精神、扎实的作风,排难而进,奋力攻坚,让困难群众告别危房,住上安居房。实施住房安全保障工程第一批贫困户316户,第二批231户,第三批“四类重点对象”保障性住房共415户,已全部完工入住,解决了3750人的住房安全问题。
聚焦健康帮扶,筑牢因病返贫“防火墙”
要奔小康,先保健康。易武镇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卫生签约,准确分析贫困户因病致贫的主要病种,安排镇、村医务人员结对帮扶患病贫困农户,负责落实健康教育、饮食咨询及疾病防治等健康服务。组建两个签约服务团队专项服务贫困人口,上门面对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帮助群众掌握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方法,努力让贫困人口少得病。对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等病进行管理随访服务,及早防范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目前,易武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完成对6个村委会59个村小组的949户3766人的签约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49户3766人,保险率100%;养老保险符合参保的均已参保。
聚焦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传递链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让贫困村寨的每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易武镇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落实和健全“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目前,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在校生541人,入学率100%,辍学率0%。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餐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均享受生活补助、雨露计划、金秋助学、助学贷款等相关补助政策;投入3000余万元,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先后实施易武中小学校安工程、改薄计划等项目,完成了学校宿舍楼、综合楼、运动场及校园绿化美化以及学校教学楼、大门、塑胶运动场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使学生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聚焦就业扶贫,打通困难群众增收渠道
在上海飞科电器有限公司工作的王小雪,是勐腊县易武镇曼腊村村民,以前靠种地为生。2018年,王小雪应聘成为上海飞科电器有限公司包装员,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王小雪说:“一个月4000多元,除生活必要开支还能省出1000多元给母亲和哥哥治病。”这几年因母亲和哥哥患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到了王小雪的肩上。
易武村委会洒代村村民李文光因病致贫,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2018年,通过“一事一议”,村民推选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了500元的稳定收入。
像王小雪、李文光这样每月有稳定收入的贫困户,只是易武镇精准帮扶解决贫困户就业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易武镇把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列为助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培训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转移输送一批技能劳动力提出两项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易武镇以摸清家底为抓手,对辖区内劳动力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摸底,做到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及劳动技能情况清、转移就业状况清、就业服务需求清。针对无法离乡、尚未找到就业岗位的劳动力,易武社保中心根据勐腊县人社局提供的就业信息,进村入户,大力开展岗位推介,帮助就业困难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根据易武镇各村寨经济产业及劳动力掌握劳动技能的实际情况,列出“菜单”,对无劳动技能且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开展“靶”向型服务,以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为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培训,变“输血”为“造血”,提高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转移就业、创业,增加收入。
2020年6月,易武镇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5期1632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人964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人(其中贫困人口县内就业62人、县外省内19人、省外国内9人),沪滇劳务输出7人,均为建档立卡人员。
聚焦基础建设,实现农村便利生活条件
精准扶贫以来,易武镇加大投入,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
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加大交通、电网、网络、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资金约1.8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目前,全镇公路通车里程达248公里,自然村通畅率、硬化公路绿化率、建制村通邮率均达到100 %;安全饮水全面达标,农村集中供水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贫困村均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73个自然村100%通380伏动力电;全镇光纤网络宽带全面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自然村100%通广播电视。
挺立潮头,再出发。易武镇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原则,以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信心和决心,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书写脱贫攻坚独具特色的易武答案。(彭云书妹侃)
2023年06月14日 11:14
2023年06月14日 10:55
2023年06月13日 18:20
2023年06月13日 17:46
2023年06月13日 16:20
2023年06月13日 15:14
2023年06月13日 11:36